近年來(lái),各地(dì / de)流域深入開展污染防治和(hé / huò)生态保護修複工作,流域生态環境質量總體趨好,但一(yī / yì /yí)些地(dì / de)區仍存在(zài)入河排污口設置不(bù)合理、管理不(bù)規範、監測不(bù)到(dào)位等問題,導緻污染物排放超标,嚴重影響水體水質、水資源的(de)合理利用和(hé / huò)可持續發展。2023年12月27日提出(chū)的(de)《中共中央國(guó)務院關于(yú)全面推進美麗中國(guó)建設的(de)意見》明确要(yào / yāo)求,到(dào)2027年全國(guó)美麗河湖建成率達到(dào)40%左右,基本完成入河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,全面建成排污口監測監管體系。在(zài)此背景下,入河排污口的(de)規範化建設顯得尤爲(wéi / wèi)關鍵。
總體要(yào / yāo)求
建設内容
監測采樣點設置在(zài)廠區(園區)外、污水入河前。
根據排污口入河方式和(hé / huò)污水量大(dà)小,選擇适宜的(de)監測采樣點設置形式。監測采樣點設置應考慮實際采樣的(de)可行性和(hé / huò)便利性。污水排放管道(dào)或渠道(dào)監測斷面應爲(wéi / wèi)矩形、圓形、梯形等規則形狀。測流段水流應平直、穩定、有一(yī / yì /yí)定水位高度。
建設滿足技術要(yào / yāo)求的(de)檢查井,以(yǐ)便定期檢查、清理和(hé / huò)維修排污管道(dào),減少堵塞和(hé / huò)污染的(de)風險,保障入河排污口的(de)長期穩定運行
1)标識牌設置在(zài)污水入河處或監測采樣點等位置,便于(yú)公衆監督。
2)标識牌公示信息包含但不(bù)限于(yú)排污口名稱、編碼、類型、管理單位、責任主體、監督電話等,可根據實際需求采用文字或二維碼等形式展示。标識牌可選用立柱式、平面式等。
3)标識牌應具有耐候、耐腐蝕等理化性能,保證一(yī / yì /yí)定的(de)使用壽命。
4)标識牌公示信息發生變化的(de),責任主體應及時(shí)更新或更換标識牌。
圖 标識牌示意圖
設置視頻監控系統對監測采樣點和(hé / huò)污水出(chū)流狀況進行監控和(hé / huò)攝錄。
鼓勵利用現有公安、交通等視頻監控系統開展排污口監控,統籌安裝排污口視頻監控系統與公安、交通等視頻監控系統。
水質:實現對入河排污口水質(常規五參、氨氮、總磷、總氮、重金屬等)的(de)連續、實時(shí)監測,及時(shí)發現和(hé / huò)預警潛在(zài)的(de)污染問題。
流量:接觸式多普勒超聲波流量計、非接觸式雷達流量計。
建立完整的(de)排污口檔案,包括:
a) 排污口基本信息資料;
b) 排污口設置審批相關文件(包括申請文件或登記表、同意或不(bù)予同意設置決定書、管理部門蓋章的(de)證明文件、排污口設置論證報告等);
c) 排污口監督檢查資料;
d) 排污口監測資料;
e) 其他(tā)有關文件和(hé / huò)資料。
通過信息化技術的(de)應用,集成水質監測、視頻監控、數據管理等功能,實現了(le/liǎo)入河排污口的(de)常态化、規範化、信息化管理,極大(dà)提升管理效率和(hé / huò)水平,爲(wéi / wèi)水環境治理提供強大(dà)的(de)技術支持
項目案例
入河排污口規範化建設項目